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门静脉高压,最易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出血,进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,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,在食管静脉曲张前应采取预防性治疗。为此,南京市第二医院超声科魏强以内镜所见结合腹部超声(US)测量门静脉系统内径及血流速度,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意义。结果表明,内镜结合腹部超声测量门静脉系统内径及血流速度,可以有效预防肝硬化出血。
研究人员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肝硬化住院患者96例,男84例,女12例,平均年龄45.6,均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,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8例,酒精性肝硬化8例,内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上附着凝血块,白色或红色血栓者。同时结合超声检查,检查前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,在安静状态下,取平卧位进行检测,超声声束与血管主干的夹角<60°测定门静脉内径,脾静脉内径及胃左静脉内径和最大血流速度。采用SPSS10.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。
结果显示,出血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红色征(包括红色蚯蚓样、樱桃红斑样、血泡样、弥漫性发红等)的出现率高于非出血组,与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患者相比,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患者门静脉、脾静脉、胃左静脉直径增大,门静脉、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,胃左静脉内离肝性血流的比例,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明显高于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,表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阻力增加,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大。
魏强认为对于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,结合超声检测门静脉、脾静脉、胃左静脉直径显著增大,门静脉、脾静脉血流速度降低,胃左静脉测及离肝血流的肝硬化患者要引起,可列出高危食管静脉曲张,及早预防上消化道出血。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治疗,从而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,对于改善肝硬化、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。